5月9日,俄罗斯红场阅兵当天,莫斯科市中心突然陷入“信息黑洞”,全城断网6小时,13座机场关闭,防空导弹阵地重启。 这场看似“过度防卫”的行动,实则源于一场未公开的紧急警报:乌克兰此前单日发动超100架次无人机袭击,目标直指红场周边军事设施。
莫斯科时间上午8点,首都网络信号被全面切断,仅保留3G语音通信和克里姆林宫周边区域的加密WiFi。 这一措施覆盖了俄罗斯60%的地区,包括圣彼得堡、雅罗斯拉夫尔州等核心区域。 与此同时,莫斯科四大国际机场及萨马拉、萨拉托夫等地的13座机场紧急关闭,航班大规模取消。
俄联邦安全局内部文件显示,断网直接针对乌克兰无人机操控系统。 乌军近期通过劫持民用4G/5G基站,远程操控“自杀式无人机”攻击俄境内目标。 例如,4月22日,乌军用此方式摧毁了罗斯托夫州一座炼油厂。 阅兵前一周,俄军电子战部队截获的情报表明,乌方计划在红场阅兵期间发动更大规模的无人机集群攻击。
为应对威胁,莫斯科周边重启了30个防空导弹阵地,部署包括“铠甲-S1”近程防空系统和“S-400”远程防空系统。 俄战略火箭军部队也进入一级战备状态,部分核导弹发射车罕见现身莫斯科郊外。
这一部署与乌军近期战术升级直接相关,5月3日,乌克兰国防部情报总局局长布达诺夫接受《经济学人》采访时称:“俄方的重要日子(指胜利日)将是我们行动的最佳时机。 ”尽管未透露细节,但俄方认为其暗示了针对阅兵的袭击计划。
阅兵前夕,泽连斯基通过社交媒体喊话普京,要求将胜利日停火从3天延长至30天,并强调“谈判的前提是无条件全面停火”。 这一提议得到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的公开支持,但普京仅同意停火3天。
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在5月8日的记者会上解释称:“乌克兰从未真正遵守停火协议。 例如,4月19日俄乌短暂停火期间,乌军炮击了赫尔松市的一处人道主义物资分发点。 ”俄方认为,延长停火可能给乌军重整防线、接收西方军援的机会。
阅兵前一周,美国亚利桑那州“飞机坟场”(戴维斯-蒙森空军基地)被曝调拨F-16战斗机零部件至乌克兰。 尽管这些零件无法直接组装成完整战机,但可修复乌军现役的米格-29和苏-27。 美国《空军杂志》4月28日报道称,已有至少3架乌军米格-29通过美方提供的零件恢复作战能力。
这一动作刺激了俄方的神经。 5月6日,俄国防部长绍伊古公开警告:“任何向乌克兰提供F-16的国家都将被视为直接参战方。 ”而普京在阅兵前批准断网,也被视为对西方“技术渗透”的防御性反击。
此次断网不仅是临时安防措施,更是俄罗斯“主权互联网”战略(RuNet)的一次实战测试。 2019年,俄政府通过《主权互联网法》,要求所有国内网络流量经政府控制的节点过滤。 此次莫斯科断网期间,俄电信运营商仅允许用户访问政府批准的国内网站,国际互联网入口被完全关闭。
俄媒《生意人报》5月10日披露,断网期间,莫斯科地铁售票系统、银行支付终端一度瘫痪,但克里姆林宫、国防部等关键部门的内部网络仍通过“独立光缆”维持运行。 这一细节印证了俄方“数字主权”基础设施的分级防控能力。
断网对普通民众的影响更为直接,莫斯科一家连锁超市店主向俄新社抱怨:“电子支付系统瘫痪后,我们只能收现金,但许多顾客根本没带钱。 ”外卖平台Delivery Club数据显示,5月9日中午订单量暴跌78%。
尽管如此,俄官方舆论将断网塑造为“必要牺牲”。 国营电视台“俄罗斯-1”在阅兵直播中插播专题片,强调“1941年红场阅兵时,士兵们直接从广场开赴前线。 今天的网络管制同样是为了保卫祖国”。
阅兵期间,印度、塞尔维亚、哈萨克斯坦等27国领导人出席观礼。 俄政治学者卡拉切夫分析称:“断网和防空部署看似极端,但普京需要向伙伴国家证明,俄罗斯在战时仍能维持大型活动的绝对安全。 ”印度《欧亚时报》5月10日评论指出,俄方措施让发展中国家看到“数字主权”的实施路径。
而在西方社交媒体上,阅兵期间“MoscowBlackout”(莫斯科断网)成为热门话题。 一名法国网民在推特发布莫斯科街头照片并配文:“没有TikTok和Instagram的6小时,他们似乎过得更好。 ”这条推文获得超2万次转发,侧面反映俄罗斯舆论战的海外渗透效果。
尽管泽连斯基多次提出“任何形式”的谈判,但俄方要求美国首先承认克里米亚和乌东四地为俄领土。 5月7日,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米勒明确表示:“美国永远不会承认俄罗斯对乌克兰领土的非法占领。 ”这一立场封死了短期和谈的可能性。
俄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在阅兵次日强硬表态:“如果北约继续向乌提供武器,俄方将视其为宣战。 ”至此,普京的“最坏打算”已从幕后推至台前,无论是网络战、防空战还是外交博弈,俄罗斯正为长期对抗做足准备。
